来源:环球时报
最近有报道称,美国已取消三大芯片设计软件供应商对华出口限制,还恢复了对华出口乙烷、飞机发动机等产品。7月4日,中国商务部对此予以证实,称中方正依法依规审批符合条件的管制物项出口许可申请,美方也采取相应行动,取消对华采取的一系列限制性措施。路透社称,中美之间的“贸易休战”正在按计划推进,两国贸易紧张局势持续缓和。
港口大量的集装箱
中美正在加紧落实伦敦框架有关成果,在技术层面和战略层面都释放出积极信息。尤为重要的是后者,即双方在战略层面显示出避免贸易争端失控的共同意愿,选择通过平等对话、以合作方式解决各自关切,而不是通过对抗升级矛盾。这一信号对市场形成立竿见影的鼓舞,从美股到亚洲股市,科技股普遍涨幅明显,其中楷登电子股价大涨6.1%,创下历史新高,股价也跳涨近3%。包括产业界在内的国际社会各界普遍期待中美关系能够持久稳定和互惠合作。
伦敦框架的落实再次印证: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始终是互利共赢。2024年,美国英特尔公司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占其总销售额的27%,公司近一半收入依赖中国市场。中国市场的巨大体量与持续升级的产业需求,为美国企业提供了几乎无可替代的增长空间,同时,美国技术产品的正常流通,也是中国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助力。两国合作可稳定全球预期、对冲系统性风险;竞争失控则会导致“双输”外溢,影响全球经济的稳定性。
这几个月的中美数个回合“交锋”可被看作一个样本,从中应形成至少三点认识。一是中国不是可以任由美国拿捏的“软柿子”,华盛顿需要放弃以“极限施压”的方式与中国打交道的想法。二是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美国一些人幻想的“赢者通吃”局面不会成为现实。三是人为“筑墙”“脱钩”的做法不会让美国更安全,也不会使美国更繁荣,因为客观规律不会因为“是美国”而绕着弯走,它会平等地惩罚每一个漠视它的人。这些经验同样可以为其他与美国进行贸易谈判的国家提供启示。
美方目前在与中国相向而行的方向迈出了正确的一步,但在半导体、生物技术、新能源等诸多领域,美方对华限制性措施绝大多数都还在。比如,“1017”半导体规则首次运用最低含量规则,对于特定光刻设备,只要含有任何美国元素,对华出口时须向美国申请许可。此外,限制美国企业正常对华投资、取消对中国小额包裹免税政策等大量错误的做法,不仅伤害中美两国,也严重扰乱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美国此轮解除对华出口限制的积极举动,应成为政策调整的起点,希望美方进一步纠正此前错误做法,逐步消除更多不合理的限制措施。
中美互利共赢既是宏观层面的大势使然,是中观层面产业发展的必然,也是微观层面企业和消费者利益的现实需要。中美在高端制造、数字经济、农产品、能源等多个环节相嵌互补,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网络效应。对美国普通家庭而言,“中国制造”所体现的规模效应和效率红利,犹如一道“价格安全阀”,有效缓冲通胀压力、保障生活品质;对中国消费者而言,“美国智造”和“美国服务”则是拉动中高端需求、激发创新活力的重要助力。
国际社会虽然“无政府”,但绝不是“无规矩”,大国之间更不能“无底线”。近年来,中美经贸关系徘徊在建交后的低谷,两国相互依存的现实被漠视,合作共赢的历史被歪曲,对话沟通的渠道被堵塞,美方所谓的“战略竞争”正在以危险的方式定义、影响中美关系。中国有句老话,“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美国试图通过单边施压改变市场规律,无异于逆流而动。中美经贸关系是相互的、对等的。如果相互尊重、平等合作,将实现互利共赢;如果出尔反尔、挑起争端,中国也必将坚决反制。
中美两国经济总量超过世界1/3,人口总数占世界近1/4,两国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对整个世界而言也至关重要。希望美方以实际行动维护和落实好两国元首通话重要共识,共同推动中美经贸关系行稳致远。
延伸阅读
“华盛顿和北京之间的‘贸易休战’目前可能会持续下去,但中国对其他地方正在发生的事情越来越警惕:美国试图努力达成可能将中国企业从全球供应链中孤立出来的交易。”
当地时间7月2日,彭博社报道指出,在7月9日关税缓征期即将到期之前,美国官员目前正同亚洲和欧洲的主要贸易伙伴深入谈判,以推动达成新的协议,而其中将包括针对中国的限制内容,或确保对方承诺跟随美国在贸易领域一同对抗中国。
彭博社认为,首个这样的协议已经出现,美国总统特朗普当天宣布了和越南达成的“分层关税协议”,他发文中称,越南出口至美国的商品将被征收20%的关税,而任何被视为“通过越南转运的商品”都将被征收40%的关税。报道称,此举将打击那些含有中国或其他国家零部件、经越南转运或仅经过简单组装便出口至美国的产品,这种做法效仿了美国与墨西哥和加拿大现有贸易协定中的相关条款。
美国总统特朗普
另一个被认为接近与美国达成协议的国家——印度,也一直在就“原产地规则”进行谈判。此前有报道称,美国希望产品在当地创造的附加值至少达到60%,才能获得“印度制造”的认定资格,并从该协议中受益,而印度已努力将这一比例降至35%左右。
此前,我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已经明确表示,中方坚决反对任何一方以牺牲中方利益为代价达成交易,换取所谓关税减免。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中方绝不接受,将坚决予以反制,维护自身正当权益。
当地时间7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宣布,美国已经与越南达成贸易协议。他发文称,越南所有对美国出口的商品将面临至少20%关税,并对美国“完全开放市场”。此前,越南被美国施加了高达46%的所谓“对等关税”税率。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还称,对于所谓“转口贸易”(即原产于其他国家、经越南转运的商品),越南商品将面临更高的40%关税。他同时表示,美国出口至越南的商品将不征收任何关税。
法国外贸银行(Natixis SA)亚太首席经济学家艾丽西亚·加西亚·埃雷罗(Alicia Garcia Herrero)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表示:“在特朗普的贸易战中,亚洲的困境在于依赖美国的最终需求,同时严重依赖中国国内生产的附加值。”她补充称,越南、柬埔寨和中国台湾地区是受影响最大的经济体。
彭博社指出,对于大多数亚洲经济体来说,中国是比美国更大的贸易伙伴。中方警告称,如果自身利益受到威胁,将会产生后果。
报道称,特朗普对美国的数十个贸易伙伴实施所谓“对等关税”,而90天缓征期将于7月9日结束。除非这些国家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否则它们可能面临更高的关税。对此,一些国家的政府正在采取行动,与美国站在一边。自特朗普4月公布关税以来,越南、泰国和韩国都采取了措施,阻止商品通过本国转运到美国。
彭博社称,除此之外,中方的另一担忧是,美国是否会施压其他国家对高科技设备实施或收紧出口管制措施,这将进一步阻碍中国购买生产先进半导体所需工具的努力。
事实上,这种压力并不局限于亚洲,欧洲也发现自己处于一个微妙的位置。荣鼎咨询(Rhodium Group)最近的研究显示,欧盟是中国最大的电动汽车出口目的地,去年中国企业对欧盟和英国的投资达到100亿欧元。
然而,中方尤其担心,欧盟可能会签署与英美此前协议中类似的条款,其中包括围绕供应链安全、出口管制以及钢铁、铝和制药等行业所有权规则的承诺。
今年5月,美国和英国签订了所谓“首份关税贸易协议”,美方对于英国钢铁和制药等战略领域设置了严格的所谓“安全”条款,其中就暗藏针对中国供应链的算计。
英国前贸易官员艾丽·雷尼森认为,特朗普政府的这一举措,本质上是美国政府对长期限制中国参与全球战略性商品供应政策的进一步升级。“华盛顿方面希望英国和其他国家公开关键信息,最终切断与中国的经贸联系,尤其在钢铁等敏感领域。”
英国《金融时报》援引外交人士进一步指出,与英国达成的这些所谓“安全条款”,可能成为美国迫使其他盟友将中国排除在关键供应链之外的“样板”(template),胁迫英国等盟友在敏感领域减少与中国的贸易往来和投资合作。
《金融时报》称,当被问及这一协议时,中国方面向该报强调了一项“基本原则”——国家间的合作不应违背或损害第三方的利益。报道认为,中方的这番言论,可能会使英国政府在重启对华关系时面临更大挑战,同时也让伦敦方面在中美这两个经济超级大国之间处于“艰难境地”。
今年2月底,英国首相斯塔默前往白宫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会晤 资料图
“中国显然担心欧盟会接受(类似)英国在出口管制方面的措辞,”咨询公司奥尔布赖特石桥集团(Albright Stonebridge Group)合伙人、中国欧盟商会前会长伍德克(Joerg Wuttke)说:“他们在敦促欧盟不要这么做,而美国却在敦促欧盟这么做。”
“如果某些协议明确将中国列为目标,并表明一些国家正在与美国合作或合作以‘遏制中国’,那么中国肯定会作出反制。”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院长、前中国商务部顾问屠新泉表示。
当地时间6月28日,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美与有关国家关税谈判情况答记者问时表示,今年4月以来,美国对全球贸易伙伴加征所谓“对等关税”,这是典型的单边霸凌做法,严重冲击多边贸易体制,严重破坏正常国际贸易秩序。对此,中方一直坚决反对。实践证明,只有坚定捍卫原则立场,才能真正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中方乐见各方通过平等磋商解决与美方经贸分歧。同时,呼吁各方应始终站在公平正义的一边,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决捍卫国际经贸规则和多边贸易体制。中方坚决反对任何一方以牺牲中方利益为代价达成交易,换取所谓关税减免。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中方绝不接受,将坚决予以反制,维护自身正当权益。
智库机构欧洲国际政治经济中心(ECIPE)主任霍素克·李-牧山浩石(Hosuk Lee-Makiyama)认为,中方担忧欧盟可能与美国达成共识,因此中方的这一声明“显然完全针对布鲁塞尔”。
保利配资-什么叫场外配资-上海股票配资公司-配资公司排名10强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